商、物价、安全等部门参与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处置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项目、重大议案和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型城市管理工作新机制。
二是加快路网建设。要在一完小、市一中和南门口等交叉路段建设天桥,通过立体通道,分流过往行人。应拓宽榆阳中路以及榆阳桥,打通长城南路,重点解决榆林城区交通瓶颈。要统筹安排,抓紧上郡路至开发区沙河路通道建设和驼峰路中端改造。要把驼峰路东部路网建设列入重要日程,通过路网建设带动东沙的开发和发展。
三是构建以公交车为主导的城区运营基本框架。建议大量增加公交车新线路和公交车数量,并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合理调整并科学安排运营走向,尽快开通二街到开发区公交线路。要在西沙、东沙、南郊等不影响交通的地方设立公交车站点,并延长晚间收车时间,不断提高公交运营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四是启动火车站旁长途客运站、北站(北岳庙)和南站(三叉湾)建设项目。尽快实施市、区客运站的整体搬迁,对容易造成壅堵的车辆办证、审验、检查、处罚等窗口单位(如区运政所、市交警二大队、超限检测站等)进行限期搬迁。市客运站搬迁后,要在此处与原招待所、原交警支队及征稽处,建立三个大型地下停车场,以缓减停车难的问题。要对规划确定的车站,公交总站,停车场等城市交通用地,严格控制管理,不得被其它项目挤占。
五是在主要路段、路口、居住小区以及银行、商贸大厦等重点区域设置电子警察,利用现代设施,提高对交通以及公共安全的监控、约束、管制能力。要建立市级110、119、120“三合一”的集公共治安处置、为群众提供生活、生产服务以及突发事件应急于一体的指挥中心。六是加强出租车运营的管理。整合出租公司,整顿出租车市场秩序,制定出租车运行年限。严格禁止无户、无牌、普户车载客行为,彻底治理摩的、三轮车违章问题。
2、蓝天工程。旨在消除大气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让市区拥有蓝天白云的自然景观。
一是着力解决民用炉灶燃煤问题。加快热源建设,扩大管网工程,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就平房区集中供热、天然气进户、炉灶改造等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研究,寻求实用可行的解决办法。由于热网、天然气进平房管网费用偏高,因此,对采用集中供暖、供气的用户政府应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在集中供暖和气化暂时难以到达的区域实行禁煤,改烧兰炭。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供气、供热行业,建立3—4家供气(热)公司,气源、热源由政府统一监管定价,企业竞争经营,以打破供气(热)的垄断经营,加快平房区供气、供热改造步伐。
二是进行车辆尾气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建立车辆尾气排放的检测、监控、跟踪、强制检修和停运处罚等制度。在市区东南西北各建一个加气站及双燃料厂家在榆维修站。新购进公交车和出租车必须是双燃料车,替换和淘汰性能差、容量小、尾排重的大公交车和出租车。因油改气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废止榆政办发[2004]92号文件中关于两车(公交车、出租车)燃气改造的条款,限期对油改车进行拆卸或禁行。
三是对建筑、工业企业实行强制性防尘措施。对未采取防尘措施的企业或厂矿勒令停产整顿,凡对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件的处以重罚,勒令停产,调消执业资质。运输煤、沙、水泥等易产生飞尘的车辆进入市区必须采取强制防尘措施,施工场地、路段或拆除工地要经常撒水防尘。
3、清水工程。旨在保护水源,消除水污染隐患,实现高质、安全、理想用水目标。
一是走市场化营水之路。组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