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善行为的社会基础,深化了个体的荣辱心理体验,增强了道德信念,形成个体道德行为和社会环境的一种良性互动,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创新的一种形式和载体,使身边的人们获得道德的洗礼,感受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道德教育往往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容易内化为日常的行为,更能让众多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举动。
3充分运用传媒宣传优势。
需要发挥先行者的榜样示范作用,道德实践作为先进性要求的体现。形成一定的范导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以榜样示范来引领社会风气,发挥榜样对道德建设的启动作用十分重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倡导和激励人们争做"引领"工作的热心人。面对先进典型知晓率偏低的症结,运用传媒强大的宣传优势,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典型来引路,让各行各业的人们感受到:道德就在身边,模范也很平常。要将当前江苏道德楷模的评比与宣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评选的过程成为参与的过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专题片,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创作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让公众感受到模范来自普通群众,平凡而朴实,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但又有很多的"不一样"使他对"道德"二字有更多的理解,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更多的坚守。要把运用大众传媒手段同组织群众参与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强化榜样示范,以其杠杆作用,撬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增进文明精神的传承。
4建立道德教育的奖惩并重机制。
必须以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之提供动力和保障。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道德教育到道德实践。传统社会中起整合作用的价值规范的约束力被弱化,而新规范的权威尚未被确立。此背景下,建章立制,借助制度力量来增强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要建立道德教育的奖惩并重机制,借助制度力量增强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把道德规范融入各种管理制度中,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真正使制度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依靠力量。
一要强化对男女平等。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等行为的社会褒奖力度,建立对不良道德行为的惩罚机制。
二要分层次建立"四德"规范教育机制。党的大将道德建设扩展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四个层面,要加大运用行政手段对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公共领域道德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大运用道德监督的手段对违反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私领域道德行为的惩诫力度。通过坚定地支持正义行为,反对不道德行为,约束和培养广大妇女群众遵守公共道德与私领域道德观念,使她实际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5发挥群团桥梁纽带作用。
妇女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当前。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共青团。发挥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的层次性需进一步划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之中。
作为妇女群众的娘家,妇联组织更是要加强调查,认真做好妇女思想状况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深入研究和把握妇女群众在思想观念,利益需求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探索新规律,总结新方法,分层次对广大妇女群众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倡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在妇女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