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笋业合作组织调查与思考
的集约化和产业化,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朝着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初步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3、组建专业合作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要害措施之一。在产业发展的要害环节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并采取一定的机制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形成闯市场的整体合力,无疑对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鲇坑村的笋业合作组的建立,将闯市场的个体农民变成了有分工、有合作的群体,它外联广阔的省内外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产品的供给,内联全村农户,根据拿回的订单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发挥了农业“龙头”的作用,使得农户生产不再盲目,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为可喜的是能够使农民分享到加工、销售环节增值形成的利润,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专业合作组的发展壮大,今后还可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龙头
4、组建专业合作组培育了一批农村致富能人。一方面,通过专业合作组把农村中一些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人聚集起来,整合了农村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组通过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实用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闯市场、搞营销的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实用的优秀人才,可以有效地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5、组建专业合作组增强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修沟建渠、维护乡村道路等公益事业的事不热心、不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鲇坑村党支部在推行专业合作组的实践中,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凝聚合力闯市场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相互的信任,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加上村党支部对笋业合作组建设的支持、关心,积极推进笋业合作组的发展,让群众感受到村党支部是真心在帮助他们发展致富,增进了他们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反过来,群众也乐于接受村党支部的号召,对村里的集体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心,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力量。
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