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大大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拓宽了党内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提高了县委决策水平
通过党代表这一渠道,直接地、真实地反映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呼声意愿,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工作被动和决策失误。试点工作中,党代表们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出涉及教育、农业、旅游、党建、城建、企业改制等10余个方面的合理化建议25条,提议人数百余人。其中,代表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书记的‘标杆’作用”的议案,使县委作出了“三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带动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强)选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决定,并在今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得到全面落实。通过换届选举,253个村共调整支部书记75名,支部班子平均年龄下降6岁,80以上的支部书记成为“三强”能人。代表提出的“进一步抓好示范村后期发展督建和支持”的议案,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刘成鸣同志亲自带队,到20个镇开展调研,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关于建立“三个代表”宣讲示范组的意见》,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架起了又一座沟通的桥梁,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试点工作中,代表们自觉做到:“讲的就是群众想的,办的就是群众盼的”。他们主动加强与身边党员的联系,主动深入群众,与党员和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赢得信赖,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供物资和致富信息,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力。试点中,80余名代表联镇帮村,150余名代表联户帮贫,在帮扶中收集社情民意,密切党群关系,及时听取并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全县党的建设,涉及全县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主要问题
(一)党代表常任制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
一是机构设置不健全。设立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仅解决了联系代表、组织代表、督查代表的问题,而代表议案的督办,党联办有些力不从心。而从人大、政协的运作机制看,办、管分离更有利于议案的办理。因此,至少还应设立党代表议案办理委员会。二是机构设立审批难、经费划拨难。设立正科级机构,需要层层审批,而在机构改革的大环境下,机构的设立更难。目前,文秘部落县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仍末建立,还处于组织部组织科代办的窘境。并由此造成了党联办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包括人头经费和培训经费、接待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三是工作人员全是组织部内部的干部兼职,无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削弱了常设机构的权威信,没有充分体现常设机构的合法地位,影响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深入探索。
(二)代表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通过精减、培训等措施改善了代表文化、年龄、结构,但代表在意识上的转形和角色上的转换还不到位,对党任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党任制党代表的权现熟悉还不深。表现在行权的自觉性不高,参政议政主动性不强,议案的质量不高。还存在“四多四少”问题。一是视察多,建议少。9个常任制党代表代表团中仅有4个团提出议案、质询,占45;提案代表仅有107名,仅占252名党代表的43。二是“行政”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