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
日趋弱化。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定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非凡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社会风气和学校至少还不是最受大多数人满足,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见表4)
表4:你认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影响最大的因素
比例
社会风气
47
学校风气
20
家庭熏陶
19
社区环境
8
朋友
6
其他因素
0
同时,调查表明,当前36的被调查青少年经常上网,52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网络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较大影响。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四周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
(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以各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青少年价值目标的不断重构,带上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烙印,即表现出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个性而轻共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的选择“家庭幸福”,22的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见表5和表6)。
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
比例
追求合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