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找文章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实现县域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积极响应中心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号角。____县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新举措---建设305省道沿线百里生态经济文化长廊。
一、“百里长廊”建设的理论依据
2006年,新一届县委、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地方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实施建设305省道百里长廊战略构想。建设“百里长廊”的构想,该县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以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百里山城”计划。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走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迅速转变思路,以____的生态资源优势经济为切入点,发展近农工业、生态农业……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之路,建设百里长廊。近几年,305省道沿线乡镇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基本上奠定了建设百里长廊的基础。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各乡镇分别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基础,如:蒋家堰的蘑芋系列产品加工,水坪的茶叶、化工企业以及部分乡镇的水电产业等等,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就可以形成一条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产业带,把省道沿线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叠加、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绿化美化亮化相辉映的百里长廊,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百里长廊”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百里长廊建设中,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支持、产业支撑”的思路,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整治、村庄集镇改造等工作,通过2至3年的努力,使其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带,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以茶叶、魔芋为主的特色产业长廊,一二三产业相配套的经济聚集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打造百里小康长廊;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百里商业长廊;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打造百里工业长廊;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现代农业长廊;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打造百里文化长廊。把百里长廊建设成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在全县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示范工程。
三、“百里长廊”建设的规划措施
百里长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搞好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要处理好总体规划与年度规划、短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乡镇规划与部门行业规划的关系,做到总规划与子规划相衔接,整体规划与行业规划相配套。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要求,从产业发展、林业绿化、集镇村庄整治、交通路网配套、水利设施、安全饮水、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基层组织等方面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抓好示范引导。该县要求:2007年,县里集中建设3公里示范带,沿线6乡镇分别建设1公里示范区,重点抓好改水、改路、改厕、建沼气、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河道疏浚、村庄改造等基础性工作,2008年,整体推进百里长廊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找准结合点。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县里统一部署下,目前,省道沿线6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