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调查与思考
单位
下放时间下放人数下放基数(万元)人均基数(元/人)省煤田局1998年578043407508省地矿局1999年19181172228979省核工业地质局2000年999697229726有色地勘局2000年7430771110378地勘四局属地化后,省财政对地勘四局调资按离退休人员增资100、在职职工增资70(其中煤田局100)追加了基数,但由于先天造成的预算缺口过大,人员过多,人均预算水平一直偏低。如地勘职 工多次上访反应的210元问题,实际上就是省里1994年定的月误餐费人均60元和1997年增发的月生活补贴150元。当时省里规定,60元月误餐费只给政策,来源由各单位自行解决;150元月生活补贴财政给一部分,各单位自筹一部分。省直单位执行这210元补贴时,地勘单位当时还没有下放到省属地化治理,下放属地化治理时中心又未认可该项补贴。假如现在应地勘职工要求,由省财政将这两项补贴按省直全额预算单位发放的标准打入工资,省财政对四个地勘局需增加预算基数10565万元。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用于地质找矿的投入逐年减少。地勘投入长期以来是由中心大包大揽,实行省属地化治理之后,中心投入已只限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对关系地方矿业经济发展的地勘工作很少投入。实行省属地化治理之前的1995年-1999年五年时间中心给地勘单位的项目经费拨款为3.2亿元,实行省属地化治理之后的2000年-2004年五年时间中心给地勘单位的项目经费拨款仅1.5亿元,同比减少1.7亿元,减少53%,而省地勘投入机制又尚未建立起来。目前全省真正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含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仅1641人,只占到在职职工工总数的8.5;2004年四个地勘局实现经营收入8.73亿元,其中地质找矿业务收入(含商业性地质找矿收入)仅4616万元,只占到5.29。找矿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危及到我省矿业开发和发展。据有色地勘局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我省已关闭大中型矿山,造成近10万矿工下岗,若从市场矿产品需求和资源潜力看,只要前期地质勘查投入适量资金,这些矿山都还远远没到关闭的地步。(三)体制不顺。一是从地勘系统看,专业力量分散,工作和建设重复,无序竞争。我省四家地勘局分属不同的部门治理,队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以地质找矿为例,四家地勘局都分别设立了地质调查院,找矿技术力量分散在全省若干个地质队伍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相互争资金和项目,有关方面分配项目和资金时不得不平衡、照顾,降低了地质勘查投入的有效作用。非凡是地勘四局所属的各地质队,基本上都从事地质找矿、工程勘察与施工业务,仅郴州市区就有从事相同业务的5支地质队,资源配置严重重复。二是从地勘单位看,事企并存的体制弊端严重。四个地勘局基本实行局队体制,局和队都是事业单位,按事业机制运行,队以下众多的公司、工厂、实体大都按企业办法治理。地勘单位以事业单位身份获得财政拨款,同时在市场中从事经营活动,用于补充地质事业费的不足,维持着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四)发展乏力。以地质队为基础的地勘队伍大体情况相似,基础条件薄弱,设备老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陈旧,经营性资产少。近年来,通过地勘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地勘经济在市场机制运作、经营理念创新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大。一是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