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对这一点熟悉不深,传统的经营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束缚着干部群众的思想,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不强,不会、不敢、不愿进入市场,对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种种疑虑担心。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熟悉。只有把思想熟悉问题解决好,奶牛合作社才能很好的发展起来。
(二)解决农民入社不关心社问题。在工作中我们还感到,由于受传统集体经济组织观念的影响,存在着农民入社不关心社的问题,使社与民的利益关系不紧密,奶户对合作社的治理漠不关心,只享受权利,不承担风险,不尽治理义务。这种思想倾向轻易导致合作社“穿新鞋走老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动员奶户发展实质性的、股份制的奶牛合作社,使奶户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三)加快培养农村能人。目前,我县农村普遍缺少懂经营、会治理、素质高的能人,少数从事农村各业的经纪人也都是“小打小闹”,市场开拓能力差,不具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开拓精神的农村能人,通过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迅速进入市场,提升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水平。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村“两委”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与基地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基地的健康发展;基地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全力支持。因此,在我县建立奶牛合作社过程中,伊利作为龙头企业不能置身事外,要站在建设伊利东北最大的优质稳定奶源基地的全局高度,来看待奶牛合作社建立问题,应该在饲养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人才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全力支持。与此同时,在目前缺少创办奶牛合作社能人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带动作用,由素质高、接受新事物快、会治理的村“两委”成员来牵头领办
奶牛合作社,切实将奶牛合作社的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建设结合起来,要通过组织农民进入合作社、村“两委”班子领办合作社等形式,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村屯民主治理的有效开展。(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的治理制度、运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奶牛合作社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为确保奶牛合作社规范运作,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奶牛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运行机制、治理制度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实践中我们仍然感到,组织规模小、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服务层次不高、治理人员素质低等仍是奶牛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在建立奶牛合作社过程中,必须规范合作社运营机制,健全合作社民主选举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保险制度等各项内部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欢迎阅读关于组建奶牛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