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性,集体包办的方式不可取,自由分散的方式无所为,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找准路子。
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任务逐步加重。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二是农村教育、医疗服务不足;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四是其他社会公共服务不足。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宏观政策、资金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做好大量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而这在以往的基层组织
工作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三是维护农村安全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总的来说,当前农村社会的各类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维护安全稳定仍是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农村债务的矛盾。巨大的债务包袱,不仅影响了乡村财务的正常运转,还不断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其次是田土纠纷的矛盾。取消两税后,土地走俏,受农村人口变化、弃田抛荒地集体发包等因素影响,围绕争田争地引发了一些矛盾;再次是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引发的社会安全稳定矛盾。如农村地下六合彩、赌博、吸毒等违法活动向农村渗透,不仅对农村道德文化体系构成冲击,还影响了农村的安全稳定。
三、自身建设上的挑战
一是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导致素质难以有效提高。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能力本领不强的根本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提高了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结构性要求,但短期内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目前,我区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3.8,35岁以下的只有*人,只占11.3;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3。
二是党员教育治理手段不科学,导致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从本质上来说,目前农村党员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基本上还是一种命令式的活动,对党员的内在动力调动不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育治理成效不够明显。
三是基层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缺乏保障,导致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受公务员政策的影响,干部的身份外提拔使用受到限制,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必要的进步激励渠道。一个村干部,当上支部书记就基本上到头了。所以现在一些素质很高、很有培养前途的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可靠的保障,拖欠基层干部工资待遇的情况时有发生。政治、经济待遇上没有奔头,导致干部难以安心工作、扎根基层。四是基层组织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沿用过去的命令式、强压式的方法,工作局限于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任务,宣传动员工作做得不够、服务工作做得不主动,造成了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工作推行碰到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