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成立课题组,围绕“建立科学合理的组工干部素能评价体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有关县级领导、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织人事干部和熟悉组织工作的部分老同志以及基层党员干部等400多人,召开了4个层次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调查中,87的同志认为现有评价办法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缺陷:
1、评价指标方面。有83的被调查者提出,现行的组工干部年度考核,对素能的评价往往以完成任务为衡量标准,忽视了个人素质、工作方法、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的评价;评价标准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客观、清楚的衡量尺度,只能凭主观印象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质量。
2、评价方式方面。有71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在对组工干部的素能评价缺乏规范严谨的科学操作方法,往往只注重组工干部的现实表现,难以动态、延续性地做出全面的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评价内容和方式“一刀切”的现象,没有注重岗位特点,对不同岗位的组工干部套用同一指标,缺乏科学的分类考核标准和方法。
3、评价主体方面。有78的被调查者提出,对组工干部的素能评价,主要由领导直接或间接来进行,缺乏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和群众评价的影响力,非凡是没能把与组工干部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其他部门单位的工作对象的评价完整地体现在评价中,难以形成应有的评价效果。
4、评价结果方面。有65的被调查者提出,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凭素能、凭实绩论英雄,提拔重用上依然是注重论资排辈。
调查认为,建立组工干部素能评价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按照《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的有关要求,合理确定评价内容,扩充评价主体,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组工干部队伍素能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和治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促进组工队伍建设和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具体实践中,应把握四个要害环节:
1、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评价指标标准化。尽管组工干部所处的岗位、工作任务各有不同,但最基本的评价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注重简洁直观、实用实效,既突出全面性,又坚持简明化,突出能够反映组工干部素能特征的指标。总体上设政治鉴别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工业务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五大要素,并对这五大要素又进行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不同岗位对素质素能的要求,合理调整评价项目的权重和赋分。比如,总体上对政治鉴别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工业务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平均加赋分,但对一般干部来说,评价的重点是其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对中层干部重点考察其组织协调和工作拓展素能,因此在组工业务素能方面权重、赋分应相对高一些;对领导班子成员非凡是“一把手”重点考察其政策运用和知人善任素能,在这方面权重和赋分也要适当提高。
2、根据“知情度”、“关联度”不同,评价主体多元化。应当把与组工干部工作、生活联系较密切、知情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基层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形成一个评价主体群,既体现广泛性,又有代表性。具体地讲,常委部长的素能评价主体应包括:上级组织部门有关领导,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下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正职领导,有关方面代表。其他班子成员的评价主体应包括:分管工作的上级主管领导,本部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下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正职领导,有关方面代表。一般干部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本部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下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正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