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实践活动,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新农村党员活动的载体,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科技示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村干部非凡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管长远的治本之策,也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乡党委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深入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切实解决村干部有能力办事的问题。一是抓住省级重点村及县乡村干部的培训,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二是建立和落实分级培训制度,着力提高村干部“四个能力”。乡党委还将分别培训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副职,力争每两年对所有村干部进行一次轮训。注重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经营治理知识等,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抵制渗透、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三是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加强农民培训。以技术培训推广单位为依托,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推向县市拔尖人才选拔范畴,实行动态治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实力是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去年,乡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各村采取实施村集体“五个一工程”(一块地、一片林、一群畜、一套农机具,有条件的村办一个产业示范片)、加强财务治理等措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是设立了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乡党委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采取项目补助方式,用于困难村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种植养殖、兴办村办企业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指导。乡党委正着手制定2006-2010年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组织专门力量,对集体经济“空壳村”、年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逐个进行调研论证,总结经验,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项目。四是建立并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的村级财务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村集体资产治理办法,在21个村(场)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乡监督制度,占村总数的100。由乡镇农村财务治理中心对村级财务集中统一核算,实行开支限额审批制,既加强了村集体财务的治理,又有效精简了人员。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搞好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乡党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把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稳步推进以“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发挥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阵地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各地均成立了领导机构,把村级组织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一并规划、研究、部署、实施和考核,形成了一级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