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拥军优抚、私人建房、拆迁安置等问题十分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当然,市场经济难免泥沙俱下,一分为二,当前农民思想观念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信仰危机。受社会变革引发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影响,目前在不少农民群众中存在“信仰危机”和“理想淡化”问题(表
一)。从个人信仰问题上看,在发放的1万份问卷中,受调查的党员数占23.7,而真正信仰马列主义的却不到这个比例,相差6个百分点。对加入党组织的态度,“积极要求入党”的只有32.4,而认为“没有必要”和“看情况”的占了绝大部分(67.5);对当地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状况“不大满足”和“不满足”共占34.2;认为所在村居党组织战斗力“一般”的有52.4,“弱”的占11.1;认为所在村居党员平时“无所事事”的占21.5,“参与赌博”的有6.8。党员不像党员,甚至做“群众的尾巴”,客观上也起了负面作用。
表一:当前农民的信仰调查
马列主义
佛家思想
基督教思想
回教思想
民间宗教
无神论
21.6
35
4.7
2.1
15.2
21
2.价值多元。随着农村就业途径的多样化,纯务农的农民比例日趋减少(表二),农民收入水准的差异性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当前农民分化成了从业不同的多种利益群体。这些不同利益群体因各自活动空间、见识范围、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行为选择上的差异,导致了各自价值取向的不同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倾向。非凡表现为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价值取向不同:老年农民普遍希望后辈和睦幸福,尽力为儿孙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只要能吃饱穿暖别无他求;中年农民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较重,发家致富是最迫切的要求;年轻农民普遍不够安分,多数男性希望闯荡世界,鼓起腰包,混出人样,女性希望见识世面,挣钱包装,嫁好儿郎。同时,有的农民讲权利不讲义务,有的农民讲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农民讲利己不讲利人,甚至极端发展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贪图享乐。
表二:当前农民从事职业分布
务农
企业职工
外出打工
个体经商
个体办厂
无固定职业
32.7
29.9
13.4
10.3
4.2
6.5
3.公德缺失。部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滑坡,突出表现在国家、集体观念及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对集体公益事业态度冷漠,有的连该交的合理税费也不交,艰苦创业精神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地方出现了“老年人在家种田,年轻人游手好闲”的反常现象,极个别地方歪风邪气有蔓延势头,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调查中27.7的人认为当前农村赌博现象十分普遍,对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评价较低,“不好”和“很差”占了22.2。
4.心理失衡。随着农村贫富差距的拉大,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盲目追求高消费,斗富摆阔,肆意挥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求神拜佛,造成攀比风气蔓延,使一部分农民群众产生不公平感并对社会不满,因贫富差距引起的心理失衡比较明显。调查中,31.2的人认为当前对农村最不满足的问题是“财富两极分化”。求富、求利的心理欲求导致农民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个人利益明显重于前二者。对改革进程中政府出台的政策采取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的态度,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