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与思考 >> 正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调查与思考

制度等。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要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的工作职责,对村委会的议事范围及工作程序,都应该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避免因职责不明、程序不清而产生矛盾和纠纷。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对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等,都应该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明确下来,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健全和完善集体资产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民主理财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入,杜绝村干部不合理开支,确保专款专用。要健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类群众监督组织,并从制度上保证其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对照村干部的岗位目标和竞岗承诺,定期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其工作情况和岗位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以此作为奖惩升降的基本依据。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首先要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经济待遇。要合理确定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并明确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使之干有所得。其次要探索建立村干部老有所养的保障制度。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状况,采取组织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建立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退职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制度,解除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第三要制定出台激励保障制度,优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对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选,要适当增加基层干部代表名额,多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对贡献较大的村干部,要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应该让他们通过有限竞争的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依法按章参加乡镇领导班子选举,成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选拔工作
  选好农村基层干部,是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基础。一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制度,每个村要从具有高中以上

文化程度的回乡青年、复员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适量挑选苗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并适时选拔使用。二是要严格任职标准。选人前,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同时,首先要看能否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思想解放,头脑灵活,能干事,能干成事,群众拥护的人作为村级班子的选拔对象。同时,还要考虑年龄,学历上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村级干部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主要负责人应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上要形成梯次配备,防止班子老化,三要规范选拔任用程序。村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和党支部班子调整,积极探索“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办法。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要严格按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由群众直接选举,但选举过程中村党支部一定得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胆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要扩大视野,拓宽渠道,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选任方法,走出一条宽领域,大范围,不拘一格选用农村基层干部的新路子。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调查与思考》我d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公文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调查与思考。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流动党员问题调查与思考
       贫困地区流动党员问题调查与思考
       正确处理村级两委关系调查与思考
       我县教师外流现象调查与思考
       村级财务管理调查与思考
       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中巩固和提高…
       基层学习型班组调查与思考
       培养选树党内典型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调查与思考
     
    完善服务群众方案
    医院领导任职讲话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演讲稿
    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将改革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人大会议讲话
    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实施意见
    市畜牧食品局畜牧科教情况汇报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闭幕会讲话
    最新企业治理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总裁坦言简历怎么写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调查与思考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