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凭法律、凭制度办事,村两委的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5、部分党支部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使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弱化。部分村党组织成员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有的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少致富本领,后续力量匮乏。
二、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的思考
1、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加强任期内目标考核,形成能上能下的村干部管理机制。建立村主要干部协调配合机制,解决好村两委关系的主要矛盾。一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提高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的群众认同度。对没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村,即从乡镇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选拔年富力强、素质好、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下派担任村支书。对具备条件的村,通过民主选举,实行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村两委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农村其他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实行村干部培训。组织、民政部门联合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到县委党校参加培训,使村两委干部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通过换位思考,多支持,少摩擦。乡镇举办村两委成员培训班,对村民自治、正确处理村两委关系、村务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使他们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要求和职责。三是及时化解矛盾,增强两委班子团结。乡镇(街道)通过每月召开书记、主任联席会议和下村走访,考察掌握各村主要干部之间关系和工作情况,发现不协调的情况,及时谈心教育,消除误会。
2、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特别是党小组的设置,要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予以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要转变领导观念和包揽一切村级事务,取代村委会工作的领导方式。村党支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支持村委会行使对村民的管理、教育、服务方面的自治职能,保证村民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民主权利的实现,做到领导不包揽,指导不指责,支持不拆台。村委会应依法履行在发展本村经济,管理村集体财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办理本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体现的职能。
3、强化村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对于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村民管理等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让一般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积极参与。过去,一些村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村务不公开,作风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甚至侵贪公共财物。而村民对村干部又不敢监督,不善于监督,敢怒不敢言,致使“两委”关系紧张,农村工作难做。环城乡大水塘村在实行村干部民主选举,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同时,始终把民主监督作为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来抓;把村务收支情况、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审批、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村干部选举、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定期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听取和审议村干部的财务收支情况汇报。在村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常年性公开栏,按时公开;并将公开内容整理印发给村民代表,由村民代表送给所联系的村民传阅。经过公开,“两委”班子齐心协力,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