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支撑。一是选准优良品种。种植业上,重点推广金棚一号蕃茄、苏椒5号、暑宝西瓜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的新品种,并力求达到早、中、晚品种科学搭配,稀特并举,努力提升设施农业的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林牧渔业上,大力推广三五杨、三元猪、波尔羊、异育银鲫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名优品种,提高名优品种比例,全县林牧渔业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二是推广高效模式。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上的效益,该县重点解决“秋延后、春提早、伏补缺”等难题,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搞好轮作换茬,大力推广多茬次种植和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加强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杜绝有害农药进入生产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设施栽培的品质和效益。三是加大技术服务。为提高广大农户在设施栽培的效益,该县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多层覆盖保温、嫁接换根育苗等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标准。林牧渔业方面,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鸡、高架养羊、黄颡鱼混养等高效养殖技术,全县新增生态养殖畜禽20万只,池塘套养黄颡鱼1万亩。
4、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高效农业发展空间。该县发展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他们认为没有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扩大规模占市场。规模化生产是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该县始终把培植规模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先后实施了“50万亩优质稻米”、“80万亩双低油菜”、“优质畜禽规模养殖”等工程,全县现有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20个,种植面积达35万亩,300亩以上的高效设施栽培基地15个;年饲养量在2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4个,年饲养10万只以上家禽基地3个。二是搞活流通建市场。先后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35个,全县有12个农产品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销售;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大小市场13个,今年下半年,准备在209国道沿线,再规划建设1个大型特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发展中介拓市场。为更好地降低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该县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建设。 2009年,该县新增蔬菜产销协会、草鸡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新发展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2000多人,保证了全县农产品种得出、卖得掉、有钱赚。
二、几点启示
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的成功做法,为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范例,留给人们较多的思考与启示。
1、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功方向,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已经来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效农业建设,要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子,全面营造高效农业建设的舆论氛围,全方位推进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会议部署、媒体宣传、现场说教、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全面营造发展高效农业浓烈的舆论氛围,充分迸发广大干群发展高效农业的激情、豪情和热情。
2、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全面扶持力度。发展高效农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因此,要使高效农业出成绩、见效益,必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在地方财政给予必要扶持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不断吸引发达地区的富余资本进军高效农业,支持高效农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