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42%,城乡收入之比为2.4:1;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8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07元,城乡居民收入相差6655元,农村居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39%,城乡收入之比也扩大到2.6:1。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看,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789.8元,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多2803.6元,城乡居民消费之比为2.4:1;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60.6元,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多4518.3元,城乡居民消费之比为2.7:1。从收入和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之间比例为2.5:1左右。其结果是城镇居民收支结余要比农村居民多,如2007年城镇居民收支结余为3701.4元,而农村居民为1564.4元,结余差为2137元,比2004年结余差989.7元,扩大了1.16倍。城乡居民由于收入的差距明显,使得城镇居民的积累大大高于农村,消费弹性也明显高于农村。因此,只有可以自由迁徙、自由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产权明晰的土地,才能与资本结合,进行生产活动。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居民束缚在集体土地上,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农村大量土地、劳动力处于市场之外,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深刻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如果成功破除,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中国也将驶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4、带着工作学习,体会农廉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全会提出,“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正积极构建“农廉五大工程”,以“基础工程”促进农廉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全覆盖,以“维稳工程”促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解决,以“民生工程”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制度工程”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刚性保证,以“素质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意识,通过“五大工程”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升了农廉工作水平,取得了新进展。但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