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与思考 >> 正文
物价局推广价格调整调查

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全市应年审的收费单位133个(不含医疗机构,下同),实际年审的收费单位113个,年审率达85%;年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3项;核换收费许可证221套,取消收费项目53项,涉及收费金额564万元。通过年审,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开展涉农涉企收费专项整顿。我们对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划生育、就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有涉农涉企收费的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涉农涉企收费行为。例如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和市卫生监督所自立名目收费和多收费问题在专项治理中得到有效制止。

  (六)、抓好价格公共服务,提高价格服务水平

  我们不断拓宽价格公共服务领域。将物价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一是积极受理和开展价格鉴证工作。一年来共受理价格鉴证1200宗,涉案金额近16600000元;二是参与白马井跨海通道南连接线项目以及洋浦区外征地项目拆迁物的估价工作,为上述项目的顺利开工提供服务;三是积极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对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成本进行监审和认证,为市政府合理制定上述保障性住房价格提供了依据。全年印发《价格成本调研》共10期。撰写的《当前农业用水水费现状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四是做好市场价格信息的发布工作,创刊《物价动态》,每月印发2—3期。坚持每月在政务网上发布我市相关价格信息,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发动506家单位加入海南价格信息网络,共享全省价格信息成果。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我局十分重视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是抓业务培训。先后派出了7名干部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和省物价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培训内容涉及收费管理、价格管理、价格成本监审以及价格认证等。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建章立制。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工作、学习、考勤、财务、车辆管理等制度,坚持办好“政务公开栏”,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四月起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百日活动”。全局上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正视不足。通过查找问题、集中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集中整顿,使干部作风和部门行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群众对物价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慢”、“混”、“散”、“满”、“浮”、“懒”、“庸”、“差”等长期存在于干部中的突出问题;四是对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岗。通过公开竞岗选拔了物价局价格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和物价检查所所长。干部有为才有位的意识有了较大增强https://

  (八)、其它工作

  积极参与我市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工作,坚持定时深入到乡镇联系点,配合镇政府开展救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今年来,在单位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支持和庆镇政府和东成镇政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救灾工作经费16000元。为联系点工作尽了我们应有的努力。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物价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国家已放开的市场价格的调控欠缺,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部门学习思考
       乡镇督查思考
       学院党委教学改革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管理调查思考
       检疫者自我总结整改汇报
       行政服务者党性分析
       母亲节活动纪实思考
       语文教学反思报告
       班主任教学管理反思汇报
       医疗救助完善思考
     
    公路收费站纪检者学习廉政准则心…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二
    教育局党风廉政工作汇报
    商务局局长百货商场招商会上致辞…
    校区安全专项督查工作报告
    财政局深化组织创新总结
    学习讲正气树新风心得
    公司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计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
    乡镇党委创建六个好目标方案
    做好稳控物价工作意见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人社局推进春风行动工作意见
    物价局实行网络问政工作意见
    卫生局推行政行风建设工作意
    物价局年终工作计划
    稳定物价保障管理意见
    县物价局人员工作总结
    物价局民生服务交流材料
    物价局实践惠农政策交流材料
    调查与思考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