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举措,塑造新形象,创造新业绩,再上新台阶”。二是创新专题栏目。6月份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红土地》、《科技大蓬车》等传统栏目的同时,相继开办了《聚焦重点建设项目》、《大讲堂》和《天南地北人》3个新栏目。其中,《聚焦重点建设项目》紧扣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报道各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大讲堂》的开篇邀请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县人大副主任阎荣安同志讲红军史;《天南地北人》主要讲述人在外创业、打拼的故事。特别是《大讲堂》和《天南地北人》这2个栏目,虽然开播时间不长,但在县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节目上网后,点击率一路飙升、创历史新高。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比如,改进编辑手法,增设《新闻》子栏目,丰富报道形式,增加记者出镜新闻,等等。从8月1日起,我们分别在每天的《新闻》前后,增设了《节目导视》和《每周一歌》,以此丰富节目的内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四是创新外宣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外宣工作倾斜,努力将改革与发展的亮点、闪光点宣传出去、推介出去。目前,我县的电视外宣工作已由去年的全市第五名跃居前三名行列。
3、狠抓质量提高。在切实抓好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同时,我们及时提升标杆、自我升温加压,在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上动真格、出实招。一是建立了“新闻周抽查”制度。自10月份开始,我们在记者采访、编辑审稿、技术人员制作、节目部审核把关的基础上,每周都由1名台长带领节目评审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不定时地对本台当天制作的《新闻》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给予适当处理。二是建立了“节目月评比”制度。自11月份开始,由台主要领导牵头,每月集中半天时间,组织节目评审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采用抽签的方式对上个月某一天本台自办的新闻、专题、广告三类节目进行集中观看、讨论评议、分别打分,最后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节目、给予适当奖励,得分在75分以下的为需改进节目,除了提出改进意见外,还给予适当处罚。三是开展了“新闻写作竞赛”活动。为了切实增强广大记者、编辑的写作能力,我们在第11个记者节期间(10月28日)将全台有关人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组开展了新闻写作竞赛。四是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1月18日至20日,我们和县人社局联合举办了全县广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广播电视通讯员培训班,邀请省、市广电专家和《皖西日报》社专家前来授课,着力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五是精心筹备“知我、爱我广电、团结拼搏、争优创先”知识大奖赛。为了切实增强全台干部、职工热爱家乡、热爱广电的意识,努力培养团队精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我们计划在2011年元旦前夕,举办一次涵盖县情、广电业务、创先争优、时事政治四个方面内容的知识竞赛。目前,该项活动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4、力抓全面推进。一是主动投身改革。5月份以来,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广体制改革力度,并于6月底顺利实现了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挂牌成立。在此期间,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主动投身改革大潮,做到认识到位主动抓、科学取舍顺势抓、紧锣密鼓高效抓、阳光透明公开抓,确保了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二是积极对外争取。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广电总局、省局上报文件、汇报灾情、争取支持,积极向省委宣传部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给予倾斜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与县直单位和有关乡镇的联系,完成了梅山转播台上山道路的灾后重建工程和高山引水项目,解决了“交通难”和“吃水难”问题。9月份,我们又与上海市金山区广播电视台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