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建设工作力度。要继续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始终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油增产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分区域因地制宜认真组织实施及秋播及秋冬农业开发规划工作,通过连续不断的努力,力争3至5年内,我县农业抗灾能力有明显提升。
(二)加大推进工农对接保障措施力度。一是配套政策,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品牌开发、科技服务、政策保障、激励机制予以明确。按照即定的目标规划,继续将油茶、核桃基地建设推进到位,确保完成10万亩特色产业建设任务。二是在示范引导上加大力度。综合运用政策性补贴、财政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项目倾斜等办法,推进县河生态农业示范园、龙坝镇果茶休闲示范园等六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上规模、显特色、出效益。三是支持各乡镇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手笔、设施全配套、带动效应强”的总体思路与要求,全力抓好1-2个产业新村示范建设。
(三)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力度。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抓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做到富民与强县良性互动,城镇与农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养殖向小区集中。在工作重点上以城镇带为轴心,着力抓好县河、水坪、中峰、蒋家堰、龙坝集镇建设,形成“一线穿五珠”的集镇发展新格局。
(四)加大涉农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牢固树立抓发展必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抢抓国家“十二五”规划支农惠农政策机遇,尤其是国家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政策机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特色经济、农业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精心谋划和开发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的项目规划,一批重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形成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见效一批、储备一批项目持续、梯次推进工作格局,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五)加大以规范土地流转和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工作力度。积极组织抓好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鼓励土地使用向企业和产业大户集中,有效解决产业大户发展无土地、农户分散种地效益低的问题。同时,在政策激励、业务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逐步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