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规模小,工艺落后,生活区和生产区混淆一起。豆制品、卤制品、月饼等制作间无必备的加工设备,室内光线黑暗,卫生环境差。成品间无纱门、无纱窗、无纱罩等防蝇、防尘、防鼠和消毒、通风、换气、防霉等必备硬件设施。大多数经营者不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
(五)食品流通环节不容乐观。一是食用油参杂现象存在。消费者反映,不少经营者在外地采购无质量保证的调和油,勾兑到芝麻油等价格高的食用油中,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低价油冒充高价油。二是进货渠道有问题。许多卤制品店、餐饮业在进原材料时,让一些“关系户”将粮食、乳制品、肉、禽、蛋、菜、调料、酒类等直接送货上门。视察时发现餐饮店所使用的酱油、食醋均无qs质量安全认证。三是“三无”食品多。不少不法商贩向农村交通不便乡村出售即将过期变质或伪劣价廉食品。学校周边小商店和流动摊点向学生贩卖各种各样“三无”、假冒伪劣食品和糖精加色素兑纯净水用一次性塑料杯装的饮料。
(六)餐饮消费环节令人担忧。一是食品流动经营隐患多。街道边、路口处、医院门前、学校周围的流动食品加工小摊多数无任何有效证件和餐具消毒设备,环境脏乱差,生食和熟食无任何防蝇、防尘措施,食品易受交叉污染。二是饮食安全防范意识低。多数餐饮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操作随意性,有的不经意拿公用抹布去擦拭油腻的托盘,上完卫生间不洗手,炒菜时用手抓菜尝咸淡;有的从业人员不穿工作服,不戴卫生口罩,一边收银一边制作食品。三是卫生条件差。餐饮店、夜市大排档、农家乐、小吃店无原料粗加工间、无专用餐具消毒池、无从业人员更衣室,无专门洗碗、洗菜、洗手池,切配、炒菜、餐具清洗和煤炭炉子都在一间操作室,厨房、仓库和就餐区不分。
三、加强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建议意见
(一)巩固创建成果,推进工作再上台阶。要充分发挥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快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水平。要以争创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建立完善餐饮消费安全保障体系、问题追溯体系和安全应急体系,落实餐饮消费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
(二)提升安全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广泛宣传。加大对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创建先进县活动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标语、宣传册和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等载体,采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制观念。三是正确引导。各新闻媒体加强法律与知识的宣传,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提高辨别“三无”饮食、假冒伪劣食品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牢固树立“大安全”、“长安全”观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每年围绕农村集贸市场、街道路口、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以餐饮业、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县城和农村聚餐为主要对象,针对粮、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下重手、出重拳进行整治,采取横到边、纵到底、拉网排查式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小作坊、无证摊贩,坚持处罚与教育、整治与规范、打击与严管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