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假如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假如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假如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治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②建章立制,加强治理。加强科学治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要害。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治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治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要害。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假如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假如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6、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