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
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治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心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非凡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要害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害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