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的学历教育,缺乏有针对性地实践锻炼,尤其是缺乏给村级后备干部提供适当的岗位进行锻炼提高,许多后备干部处于“自然成长”的状态,导致后备多年,进步缓慢。由于缺乏实际岗位锻炼,后备干部和群众接触的比较少,在当前实行选举制的情况下,有许多后备干部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很难通过选举进入“两委”班子。
四是村级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难以凝聚人才。在新形势下,非凡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村集体收入相对减少,村干部的待遇报酬有所下降,造
成了现职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有“撂挑子”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的进取心,使后备干部“望岗却步”。在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作难度比较大的村,后备干部更加难选,尤其是一些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不愿做后备干部。五是现有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备源头不足。我们调查走访的21个村,党员的平均年龄大多数在50岁左右,一些村想选一个年纪较轻、素质较高的支委都很难。同时,从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青年农民对党的熟悉淡薄,主动要求入党的比较少,导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数量不足,影响了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发展党员上,还有个别村的党支部书记存有私心,怕发展高素质的党员取代自己,不愿发展新党员。我们走访的一个村,原党支部书记在任24年,只发展了4名党员。
三、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当前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干部素质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新一轮三年素质升级规划中,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荐选拔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治理考核制度、乡村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在具体运行上,坚持经常性地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保证工作的健康运行。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学历教育上,建议尽快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专项基金,实行个人为主、县乡财政为辅的经费承担方式,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要和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搞好合作,争取他们到各县(市、区)所在地进行联合办学,以扩大教育培训面。在系统培训上,各县(市、区)要改变过去以上级部门调训为主的做法,组织师资力量,深入到乡镇,村屯进行普训和轮训,还可以把一些土专家和各业大王、能手请上讲坛现身说教,义务为群众服务,最大限度地节省培训经费。同时,积极提倡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减轻基层经费承担压力,避免重复培训、应付培训。同时,对于集中培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场所、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质量评估的办法,提升培训质量。
3、进一步放宽选人视野,多渠道充实调整优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是采取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把村级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打破求稳怕乱、求全责备的用人观念,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提倡选用能把经济发展上去的能人、强人、富人。二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乡镇党委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档案,对乡村内的后备人才要统筹考虑,科学使用,做到后备人才区域内共享。三是大力实施“扩源”工程。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作为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党组织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