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科技工作现状调查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我市粗放型经济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今后经济工作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一、现状和成效-cnwmz.com版权所有
"十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民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体制不断深化,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万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27人,中级职称5545人,全市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70人,培训各级各类专业人才3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治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40余家,建立(县)市级技术开发中心35个,发展水利工程、气象、电讯、环保、医疗医药等民办科研机构30家;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16个,至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4.2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1;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开发新产品400多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41;"三高"农业向纵深发展,创建省级科技示范镇1个,郑州市科技示范乡(镇)3个,农业科技示范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6个,推广农业新品种110多个、新技术80余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五年来,全市共承担实施郑州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1项,郑州市科技进步奖25项;获专利104项;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长,累计达1300余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我市连续二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二、工作经验
近年来,*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了"三个机制",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经济与科技走上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道路。主要工作经验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建设项目科技含量指标考核机制,严把新上项目入口关。几年来,*市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龙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严格从新上项目源头抓起,严把新上项目的科技含量关。2001年市委市政府就制订下发了《*市建设项目考核科技含量认定办法》,对"项目来源、项目立项级别、工艺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环保评价、项目负责人学历、引进人才、市场前景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等要素制定了具体的指标考核标准,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依据标准对新上项目进行严格考核,使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如鲲鹏电子、新发棉纺、豫密药业、雪峰通讯、恒瑞食品等。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转化。为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我市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