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农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坳村,全村430个人口,打光棍的就有13人。因为太穷,里面的姑娘留不住,外边的姑娘不愿来。
再看人均收入。以2005年为例,19个库区村,人平纯收入2340元,其中塘坳、高雅、伏马、双江、等11个村,人平纯收入均低于1000元。
在库区最深处的十个村,方圆几十里,只有7条屠凳,9个代销点,5个药店。据了解,大洲、伏马、高雅、塘坳、国庆等村,去年有16户缺衣被,有20余户无过年肉,有30左右的户今年春后就缺粮。
二、库区农民为何穷
修铁山水库,库区农民重新创业,付出了艰辛劳动。当地党政对库区农民也曾给予过大力支助,库区农民不仅没有脱穷,还穷到如此地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路难行,穷之根。铁山水库蓄水后,把这里原来连接省道通往各村的公路全部沉没,库区农民只好沿库盘山修了几条简易公路,是原来公路长度的3倍。但这些公路坡陡、路窄、路基不牢,常被山洪冲坏。库区农民靠水路进出也不方便,这里既无一个像样的码头,又无几条像样的渡船。路难行,难进难出,使这里成了世外偏疆。路况差、水运条件差,车船水祸时有发生。从铁山水库蓄水
2、地难种,穷之源。铁山水库蓄水后,19个库区村共有1365亩水田、652亩旱地被淹,沉没的是良田,剩下的是一些傍山挂壁丘块。这些耕地不仅土层浅,路途远,且坡陡、勘高、鼠兽危害多,其中不乏一些巴掌丘,实不便耕种。种这种田投工多、成本大、收入少可想而知。去年双江村村民李润年,种3.2亩田,共19丘,平均亩产才360斤。大洲村村民熊石根,种2.2亩黄豆,被野兽危害,颗粒无收。
3、钱难赚,穷之结。库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物质难进亦难出,地里无出产、山上无积蓄、生产经营单一,缺乏至富门径,有力无处下,赚钱实在难。19个库区村有18个村既无村办企业,也无私人作坊,除少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外,其余的只能守着三寸薄土过日子,收入就是稻谷加黄豆,砍松树,喂鸡猪。原有部分农民也种西瓜、桔子,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加之打不开销路,这些年西瓜、桔子也很难见到了。有些农户的确穷得叮当响,求医更是愁上加愁。
4、债难还,穷之因。库区农民穷,不是一年两年之事,难以脱贫,只因穷坑太深。穷坑深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多数农户是返迁户,原有房屋被拆除,重新开基做房屋,由于拆迁费不够,因做房屋欠债的多;二是一些村是拆迁后重新组建,集体毫无积蓄,因组织重修公路,搞点基本建设,使村里负债累累。据初步统计,库区19个村,仅有许家、三让两个村不欠帐,其余17个村共欠帐200余万元,其中高雅村,因修进村公路,除群众集资和有关支助款外,村里还欠帐二十多万元。集体与私人历来欠帐多,靠政府的点滴照顾,根本无济于事。
5、学难上,穷之本。“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读了诗书当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这些名言古训,库区人民都说得出,讲得清,可就是做不到。首先就近入学难。19个库区村随着人口的减少,及办学制度改变,目前仅存2所小学和2个教学点,有10个村没有学校,学生上学要翻越十几里山路,要乘渡几十里水路,学生上学难,家长送读难,成为库区人民的一块心病。如唐坳村黄土组,家长周湘池,2003年9月才将年满9岁的孩子送到村办的学前班就读,推迟三年送子女上学,目的是让孩子多一点自理能力,多一份安全感,然而天灾人祸难料,上学还不到1个月,孩子在回家的机耕路上被拖拉机撞死。譬如:1996年轰动全国的国庆村“1.12”沉船事件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