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
(四)要在机制创新上求财源。一要创新财政治理体制。按照“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实行县乡“分级分税分管”,增收全留,一定多年。对县经济主管部门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收支挂钩,权责利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各乡镇、部门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要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当前,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要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为企业贷款贴息及其它投资补助,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
(五)要在创优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创优税费公平环境。调查发现,有些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源建设的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各乡镇优惠政策过多过滥,有些税收应收未收。建议县政府出台一个全县税费优惠政策的指导性意见,以规范各乡镇优惠政策。二是创优创业投资平等环境。启动民资创业增加财源,是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建议县政府在考核机制和政策制定上明确内资创业与外商投资的平等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也就兴旺。三是创优金融信贷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除企业本身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外,可尝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或完全由民资组成股份制性质的担保中心等金融中介机构,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后续财源。
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