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
为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日,市妇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6个县区的部分社区、乡镇、村庄,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个别走访、查阅档案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共有家庭_万户。去年以来,临沂市妇联围绕建设“平安山东”的总体部署,按照建设“平安临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从妇女群众想平安、盼平安的愿望出发,找准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切入点,确定了在全市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思路。多次与市综治办就如何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探讨,在抓好试点、总结基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市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实施意见,提出了指导思想,制定了“平安家庭”标准,确定了创建目标,明确了主要内容和活动载体。市及各县区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纳入平安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用每家每户的“小平安”汇聚起全市的“大平安”,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关心治安、家家争创平安、村村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各级妇联组织积极牵头协调,创新活动载体,量化、细化任务目标,不断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目前,全市涌现出“巾帼巡逻队”_余支,“巾帼调解队”_余支,“巾帼宣传队”_余支,好婆婆、好媳妇_余人,“五好文明家庭”_余户,_%的家庭达到了“平安家庭”标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临沂市开展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cnwmz.com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各级把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素质作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家庭助廉、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了家庭成员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力进行爱国、爱社会、爱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长、好孩子和“巾帼岗位明星”等丰富多彩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教育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实,家庭成员之间宽容谦让,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加强团结友爱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奉献、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密切了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逐步建立起来。市及各县区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开辟电视专栏、建立宣传一条街、发放“公开信”、编发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多渠道、高密度、高频率地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和措施广泛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些县区把“平安家庭”标准、“六进家”的具体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挂历、编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学习手册》发放到每个家庭;有些县区采取建立健全家庭档案、与家庭签定平安创建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增强家庭成员平安创建的责任感;有些县区专门成立了“巾帼平安剧团”、“家庭剧团”,以小品、相声、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演法制道德文艺节目,到各社区、村庄巡回演出,使家庭成员在娱乐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