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疏于治理,造成治理上的漏洞;现代家庭中,不少孩子是独生子女,父辈们家庭中的娇纵放任,使孩子步入社会后我行我素,胡作非为,给社会埋下了隐患。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名男同学因父母离异导致其心理发育不健全,在小学阶段就实施抢劫,父母管教他,他就与父母断绝关系,老师教育他,他则以逆反心态来对待,以冷漠的心态来看问题,对待社会。象这样的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3、生理原因。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身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对外界新生事物十分敏感,模拟能力较强,情绪极不稳定,做事通常欠考虑,轻易冲动。假如在教育和治理中出现纰漏,不能正确的引导和矫正,让一些不良习气乘势而入,极有可能使青少年在冲动之下作
出损害他人、毁灭自己、严重触犯法律的不良后果。4、学校原因。多数学校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将升学率作为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来抓。注重文化课程的提高,忽视了法制教育的普及;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注重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注重了优等生的重点培养,忽视了差等生的帮助引导;注重了“教书”,忽视了“育人”。片面的追求,片面的治理,将一批批缺乏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的青少年不负责任地推向社会。
5、体制原因。社会治理部门在体制方面存在不足,没有科学、完善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治理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对社会闲散青少年、逃学或肄业的青少年缺乏统一的有效监督和治理。这一部分人没有正当职业,又无任何专业特长,整日无所事事,无所约束,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有些以酒取乐,有些则沉迷电子游戏,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形成了一个社会治理盲区。二是缺少必要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阵地。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余,缺少通过正当途径、渠道,引导青少年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远离罪恶,远离无知和无术。三是各有关职能部门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的不到位。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工作不经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规范,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结合我县特点,通过整合资源、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发挥职能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公安部门要建立全县社会闲散青少年档案,对他们的近况定期走访,有效教育;法院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搞好青少年维权岗工作,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并加强犯罪青少年教育治理力度,依法拯救失足青少年;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协作经常化工作机制,及时有效打击、取缔校园周边地区文化市场上的非法行为,优化青少年健康的成长环境。综治机关要制定一系列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有关治理部门对青少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共同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2、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一是坚持每学期至少上二次法制课,组织至少一次法制教育参观活动;二是每半年由学校法制教育领导组对法制教育工作情况检查一次,交流总结一次;三是法制副校长每年写出至少一篇调研报告;四是县综治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及治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成绩突出的法制副校长大力表彰,对工作平平、没有发挥作用的法制副校长进行撤换并通报全县,对工作失误导致发生治安责任事故者,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厉处理。
3、增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公共娱乐场所。由政府出资、团委牵头建一批非营利性的、能够吸纳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的娱乐场所,如青年之家、团员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