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村级领导干部现状调查报告上
与干群关系来看,调查的全部村庄中,村支书确实发挥着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村会计工作在村级干部中具有非凡的重要性,涉及较为敏感的财务问题,因此村会计本人在当地的道德口碑、能力威信对于当地村干部的工作评价有着极为要害的影响。调查地点中,村会计大致为两种性格类型:勤勉老实或精明干练,这两种类型的村民易于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赖或钦佩,因此各选点村庄在财务问题上保持着稳定,的秩序。另外,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理念在农村的深入,农村的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村治保主任与村妇女主任的工作量较之几年前已大大减轻。70的受访村民对村治保主任和村妇女主任的工作持满足态度。少数对村治保主任业务的不满情绪,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足上——然而更普遍的声音是:东北村庄有着强大的“人情社会”基础,其治理环境本身即较为和谐,少有激进的争端,村治保主任的工作量很小。基于这一事实,可以考虑调整其职位、转变其职能,而不能简单地将“干活少”作为批判其工作状态的理由。3)关于村级干部工作的稳定性、任职的连续性在调查地点中,大多数村庄近年来干部任职较为稳定,无论是选举还是村务治理与决策,均少见不满者的抗拒,更少有中部地区近年来常出现的“闹事派”现象。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东北地区许多农村实行的是村支部书记、村长“一肩挑”制度,即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由一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由一人担任,这样便在制度上避免了村长与村支书两位主职干部间的冲突。第二,调查地点的村级干部大多数确实为当地的“精英”,在学识、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威信。在实际选举中,调查地点的乡镇政府对村级干部候选人的干预已成为普遍现象,知情村民反映其“推荐”的人次超过总竞选人次的50。但实际上,大部分村民对于这种“并不彻底的民主”予以默认,也即对乡镇干预、指导的默认和对自身民主权力实现的此种程度的认可。而且目前看来,通过这种形式选举产生的村级干部一般为上级、村民均较为认可的人选,因此未见有明显的故意扰乱村级干部工作的事件或个人。但是,这种短暂的良好秩序并不是稳定的,其中不排除乡镇政府干预效果良好的“偶然性”,及村级干部传统职能的单一性、对任职者能力要求不明显的因素。在村级干部职能加速转变的今天,其工作能力将更多、更透明地体现在村庄发展效果中,多数干部自身也已感受到,村治工作的挑战性带来了压力,其工作环境的安宁、稳定存在隐忧。第三,东北地区“文化性格”和农村“人情社会”的传统起到缓解冲突的作用。碰到许多村民对村干部工作不满足,引起当面争执的事件——然而,绝大多数止于争执而已,在诸多热心、乐于助人的村民劝解下,多半双方都能够息怒或妥协,即使不能迅速调整也会在直率的当众倾诉中得到宣泄。极少见针对村级工作的上访活动。因此,在实际调查中,东北村级治理中的许多事件可以从性格方面来解释。第四,村民意志的表达途径长期缺失,冷却了村民对村级干部工作的关注热情。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与直接选举并不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农民们对村干部治理状况的评价,未能成为有效的“民意显示器”。(二)民主选举1、民主选举概况村委会一般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正式颁布)的规定每三年换届,选举活动在“选举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经过各级政府召开会议下发通知、选民动员等工作后,在所属乡、镇或区统一的投票时间进行正式投票工作。(为防止任用期衔接 不良出现“空档”现象,一般由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