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村级领导干部现状调查报告上
开的大事”,而村民的意见表明其“值得”的标准靠不住——村民对于一些村委的日常决策还是很关心的。100的受访村民代表表示,在村民代表会议中其决策权力尚能够得到有效的行使,但在许多诸如修路、售卖土地等“村中大事”的决策上,他们并不了解申请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行使规则,也便在无声中一次次失去了行使决策权的机会。
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村庄中,村民反映的全体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全体村民大会平均召开频率
从来没有过1次/年2—3次/年更多占总调查村庄比例802000村民代表会议平均召开频率从来没有过1次/年2—3次/年更多占总调查村庄比例0603010注:由于一些村庄内部村民间关联程度小,部分受访村民由于年龄较高、长期离村在外等客观原因不了解真实情况,以单个村民反映的结果加总计算频率有可能导致出现偏差。因此,以上频率数据以在每个村庄的调查中总结出的统一结果计(若绝大多数村民表示会议的召开为某频率,则该村庄情况按此频率计)。2、村级干部1)村“两委”班子概况目前,村主职干部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村会计、村治保主任、村妇女主任,其他职务包括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一般由以上五位主职干部兼任。在十个选点村中,有四个村庄的村支书与村长由同一人担任,副书记与副村长由另一人担任,即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的“一肩挑”治理方式。十个村的村治保主任均兼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妇女主任兼任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调查结果显示,这样的安排较为符合此规模村庄的日常治理需要。村级干部中,党员数量占总数的90,其中32的党员干部是在当选村民委员代表后被发展为党员。经过选拔,部分村级干部被乡、镇选送至大、中专院校进修学习,有了深造的机会。笔者的调查与我国西北、华中、西南、华东几个地区调查中村级干部平均年龄及文化水平对比统计表调查地点
年龄状况文化程度小于40岁40~49岁50岁以上小学及小学以下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1]304030295328[2]28.749.322384616[3]1423(40—45)63(45以上)为主很少[4]43.49.147.5共79.821.2资料来源:[1]笔者(2006)对东北十村的村干部队伍调查[2]王征兵(2003)对陕西礼泉县、河南叶县、鲁山县、湖北大悟县等地的调查[3]冯书君(2003)对四川巴中市巴州区50个乡镇的618个村的村干部队伍调查[4]杨森(2000)调查,徐州市的村级干部调查①2)村级干部的日常工作在村“两委”班子中,村支书是监督指挥、统筹大局的核心角色。《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法中没有关于村党组织的规定,1998年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村党组织是“领导核心”,但村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村委会是一种什么关系,村书记与村主任如何开展工作,都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暂时抛开其自身水平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