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务公开与乡村治理调查报告上
公开一次,村年度发展规划、村干部情况、村干部考核每年公开一次,其他公开内容及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视情况随时公开。另外,村务公开形式也灵活多样,以村务公开栏为主,辅以广播、会议、明白卡、公开信等多种方式。全省除了普遍建立“两会一组”制度以外,个别地方还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村务公开、民主治理的新形式、新机制。例如,安陆市积极推行以村“两委”联席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评党员、评干部、评村民代表、评“十星级文明农户”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四评”制度
,卓有成效地推进了该市村务公开和村级事务的民主化治理。恩施州在开展村务公开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14x”模式,即每个村一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村务,在村务公开内容上,根据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点题公开”即“x”,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实行观察督导机制。为了推进各地的村务公开、民主治理工作,我省除了强化日常工作上的督导作用以外,还积极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合作,每年由这两个中心派出多组研究生、博士生作为观察员到我省不同类型的乡村、城市社区驻点观察、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和省民政厅提供决策参考意见,有效地推进了我省村务公开、村级民主治理的深入发展。一、此次调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虽然在总体上而言,我省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我省村务公开、民主治理工作,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近,湖北省民政厅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联合组成10个调研小组,分赴孝感市孝南区、襄樊市襄阳区、监利县、武汉市黄陂区、武穴市、巴东县、潜江市、通山县、枝江市、汉川市等县(市、区),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进村入户等方式,对10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80多个村村务公开民主治理情况进行观察。下面将主要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比较客观地反映我省农村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整体情况。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小组1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919份。从统计来看,被调查者83.2是普通农民,8.5是个体户,1.6是乡镇企业工人,0.6是企业老板;其中,28.8的被调查者是中共党员,9.5是共青团员,2.0是民主党派人士。他们中近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绝大部分年龄都在30岁以上,其中60.7的人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50~60岁的人占21.0(参见表1)。表1被调查者的基本统计特征统计指标分类标准人数有效比例〔1〕统计指标分类标准人数有效比例性别男67174.1职业普通农民75083.2女23425.9个体户778.5年龄17~19岁10.1乡镇企业工人141.620~29岁667.4企业老板50.630~39岁22525.3其他556.140~49岁31535.4家庭年收入0.5万元以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