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情况调查报告
作不完善,缺乏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和现代化的人才工作统计分析系统。企业人才信息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有效沟通的人才信息渠道,与国际型现代化农牧企业的人才资源需求不相协调。
3、高精尖人才总量不足
德大公司现有人才队伍中存在“三无”现象,即无硕士、无博士、无海归派,作为万人大企业只有6名研发人员,没有与其发展规模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研究机构。
解决对策:
1、开阔选人视野,有针对性引进短缺人才
要建立现代化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分析统计系统,大量占有优秀人才信息,进一步畅通人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本企业人才网页,与省市人才网络链接。针对现有人才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适时引进短缺人才。以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胸怀,站在适应企业未来发展,迎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广招天下人才。
2、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实现人才柔性流动
针对
3、加强形象宣传,广泛吸引人才
要加大企业人才环境,尤其是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熟悉德大、了解德大,让更多的人才认可德大、向往德大,使德大成为我国农牧行业的人才“硅谷”。
三、德大人才工作的启示
(一)促使党政机关中部分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是培育企业家队伍的主要途径
德大公司决策层7名高级职员,全部来自于党政机关,其创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党政机关干部不仅能适应机关工作,而且对经济工作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综合素质好,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与经济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驾驭全局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敢立潮头的勇气和魄力,是企业家队伍得天独厚的资源宝库和摇篮。非凡是在我省,优秀人才大都集中在党政机关,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今天,如何引导他们走出机关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商海中大显身手,是我省经济工作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借鉴德大成功经验,建议省里尽快出台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干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政策、措施,走出使优秀人才资源不断向经济领域涌流的新路子,开辟党政人才成长为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快车道,实现党政人才向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转变、企业家资源匮乏向企业家资源集聚的转变。
(二)发挥要害人才舵手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
德大总裁王秀林是公司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他带领企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其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对企业发展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德大员工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面对95年原材料涨价、98年金融危机、“非典”的影响、产品主要出口地日本的两次闭关,他临危不乱,力排众议,力挽狂澜,表现了一个成熟企业家的远见卓识、超人魄力和大将风范。从王秀林身上我们感到,企业的带头人是企业兴衰成败的第一决定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转轨、市场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十分健全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省里把加强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县域经济突破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结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