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先天不足”——虽有河但不能满足浇灌,虽靠山却不黄不黑,虽地域广阔但却地处沿山冷凉灌区。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全镇各村都能因地制宜,依靠项目开发催生后发优势,进而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各打优势仗,各走特色路,各唱地方戏,初步探索出了和平村绿色企业主导型、西湖村专业协会带动型、光明村小城镇依托型、金峡村矿山资源开发型、新风村村企一体化滚动发展型等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第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选好干部,建强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害在人,要害在村级班子。___镇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强、领导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选配和“双强型”班子建设。新风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张问余25岁就当上了村主任,金峡村现任村支部书记何志义当选村主任时年仅20岁,和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寿春是油田助剂厂和铁人故乡建筑安装公司的总经理。现在全镇8个村的“两委”班子均有党员致富能人“领衔”,并且聚集了“酒泉市十佳青年农民”周永华、___镇无公害韭菜协会会长赵刚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敢创敢干的青年农民,村级党组织始终保持着一股蓬勃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创新发展活力,较好地解决了村集体“有人办事”的问题,从而为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四,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培育典型,树立样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典型引路是推动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检验,也是___镇历届党委、政府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熟谙之道。当一大批“村村冒烟”、大办工业背景下催生出来的集体企业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镇上积极引导各村采取租赁、承包、个人参股等经营方式为新风村水泥厂、西湖村石膏厂等企业保留了一线生气;当各村一致将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目光转向“绿色企业”时,镇上主动吸收村集体参与红柳峡坂滩等农业开发项目;当一些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办法不多、突破不大时,镇上先后选派4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甚至是党委班子成员中的科级干部到村上任职,直到抓出成效,有的干部在村上一蹲就是八年。近几年,镇党委、政府还每年召开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推广示范项目,交流发展经验,使各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推动了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四、存在的问题
___镇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大胆和成功的尝试,也积累一些可资借鉴和值得推广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是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构想未提出和实施前,在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有效覆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全镇各村“寅吃卯粮”,相继负债实施了办公活动场所、村小学、卫生所、通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承受能力扶持温棚蔬菜、设施养殖等新兴产业发展,累计产生村级债务140多万元,村均18万元,最高的村达到了35万元,影响了新上项目的能力。
二是现有项目增收潜力不大。由于村办企业、集体农场普遍实行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集体收入部分相对固定,且比例较小,加之新兴的石材石料等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可谓“过路财神”,对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
三是集体经济发展环境趋紧。在“发展抓项目”思想指导下,各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但其中鲜见有扶持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致使发展渠道越来越窄,融资能力越来越弱,发展环境越来越紧,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