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使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所依据,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2.减少了资金占用
现在该厂可以全面把握库存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存放时间,这就为及时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库存商品长期存放的损失创造了条件。几年来,仓储部门适时处理积压商品车1245辆,回收货款2900万元;销售部门通过账龄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情况了如指掌,催收货款有理有据,使全国430个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控制在3个月之内,极大地降低了坏账风险;采购部门根据计算机自动报警系统的适时提示,积极清退生产上不需要的发动机、前后桥等十几种零部件存货,减少资金占用达553.2万元。
3.提高了财务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使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治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现在上至厂长、下至一般治理人员都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调阅所需的信息,以往的重要信息集中于少数要害岗位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计算机治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会计工作的领域,使核算会计向治理会计迈出了一大步。
4.促进了治理制度的硬化
通过使用统一的软件,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硬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使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现在不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计算机就无法运行,即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往那种有章不循的情况在计算机铁面无私的程序前基本得到杜绝,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几点启示
1.企业治理细化、深化要有新手段
企业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治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治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治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治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2.治理的创新与提高决不仅仅是买新的计算机与软件
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治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治理理念、内部财务治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治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治理软件的作用,实现治理创新。
3.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可以提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水平“-cnwmz.com”版权所有
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治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烟台汽车厂的做法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治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把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
4.加强企业治理要以财务治理为主线
财务信息是企业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治理软件要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国内许多企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