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妇联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妇女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妇联组织的原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妇联工作面临着的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辐射面窄,渗透力弱。随着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妇女群体分层加快,出现了差别性、多层性、流动性、自由性等复杂局面。妇联组织虽已建立纵向到村,横向到机关、科教文卫的组织网络,但组织体系的覆盖面还不能辐射到所有的妇女,影响力还不足以渗透所有的妇女,如高校、“两新”组织、流动人群中妇女组织还没有完全建立,社区妇联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基层妇联组织的人员、编制、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组织萎缩,职能模糊。这一点,在乡镇表现更为突出。我市现有乡镇办事处127个,全部配有妇联主席,据初步统计,妇联主席为同级党委委员的仅占8.3%。由于乡镇妇联主席一般都兼其他工作,真正抓妇女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尤其是村妇代会主任,主要抓计生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妇女工作问题,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最基层妇女工作的效果和影响。
(三)经费拮据,环境不优。上级无项目拨款、本级无收费职能、自身无固定来源的客观实际,导致妇联组织经费拮据,也成为制约妇联工作的瓶颈。省委妇女工作会议后,我市各县市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较好地落实了妇女工作经费,县级妇联的经费条件有了改善,但仍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还得要靠外面讨、搞活动筹等方式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尤其是省委文件没有明确市级妇联经费问题,黄冈市妇联的经费预算仍然偏低,与其他市州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四)素质不高,队伍老化。目前,妇联干部队伍素质虽有较大提高,但与社会发展要求,与促进妇女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不新,视野较窄,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妇联干部年龄偏大,交流力度不大,流动不够,干部队伍尤其是市县两级妇联的中层干部仍然存在明显的老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
二、妇联组织在促进妇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妇联章程明确规定: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妇联组织是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动器”。妇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在教育妇女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方面;在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活动,扩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方面;在协调利用各种经济和社会资源,为妇女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项目、中介、示范服务方面;在扶持、带动妇女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妇联组织是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助力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就需要包括妇联在内的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服务、协调、监督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长期以来,妇联组织在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依法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在加大对各类优秀妇女人才的培养、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妇女的参政比例和参政水平方面;在切实增强妇女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方面;在推动妇女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责,为搞好社会公共管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