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史类272人,占51.3%;经济管理类81人,占15.3%。从这些类别看,专业有些老化,知识有些单薄,实现“十一五”规划所需要的金融、房地产、现代商务、中介咨询、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要调整干部求知导向,贴近西城发展需要和岗位要求选择所学专业,把解决文凭、储备知识与提高履职能力结合起来,优化处级干部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干部发展后劲;要围绕干部胜任力要素,做好固强补弱工作。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公共课目培训内容,增设领导力、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处级干部领导和管理水平;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拓宽分析问题思路,能够提出独到见解;人际沟通、影响力方面的培训课程,掌握人际交往和说服他人的技巧策略;拓展训练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另一方面,在坚持处级干部既定培训思路、目标的前提下,探索分系统、分领域、分行业培训的路子和形式,提高处级干部专业化程度,拓宽处级干部胜任岗位通道。
加强干部交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研究完善我区处级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建立领导干部“下”的机制,疏通干部队伍的“出口”。要适当增加新任处级干部交流使用的数量和范围,以便于在新的单位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落实《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尽最大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对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处级干部要视情况作些必要调整,增长处级干部新的工作兴奋点和创新力;对财政、统计、审计等业务性较强部门的处级干部,可采取跨行业挂职锻炼的办法,开阔视野,丰富领导工作经历,增加受锻炼机会,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把握胜任力评估导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市委要求,探索建立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价值评价、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有机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初步研究的成果,选择在部分单位探索建立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要修改完善民主测评系统,通过科学设置内容,简化操作步骤,增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科学性,提高测评结果的使用价值;要引入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评估,形成多元化的实绩考核评价主体体系,特别要扩大民主测评的参与面,加大群众满意度的权重,特别是直接对群众有服务功能的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治安、环保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评议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委巡视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和干部监督组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施对处级干部有效管理和监督,引导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党的各项事业上。
提高后备干部质量。“十一五”期间,区委直管正处级领导干部将有27名同志退到二线,需要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一是把握干部成长特点,提高培养成功率。通过对234名正、副处级后备干部信息分析,发现后备干部具有成熟早、年龄逐渐走低,属于独生子女的增多(7个街道86名后备干部中,属于独生子女的21人,占24.4%),可塑性大、变数大等三个明显特点,培养工作应根据干部生理变化,加快培养节奏,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缩短培养与使用的间距,培训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心态;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和发展方向,可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重点在“做人、做事、做官”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加以教育引导。二是启动液态调整程序,落实后备干部积分制管理。依据《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2006年区委组织部制定了《西城区处级党政后备领导人才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启动液态调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