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制约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对劳务经济发展调查思考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劳动力转移周期短,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农民外出务工热情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制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制约、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思想观念及认识的制约、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选择、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是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具体材料请详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但是,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3.8万人,去年劳务输出的数量是17000人次,劳务收入达到了1.5个亿,主要是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以外输(广东等沿海地)为主,本镇消化较少。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只有1.45万人,与去年相比数量上会略低,呈递减的趋势,外输产业、地方仍与以前差不多,技术工与普通工的结构略有点变化,出现技术上优化的趋势,从收入的总数来说,也出现了一定的增加。总之,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发展仍不是很发达,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务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劳务经济发展又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减。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其中,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2632元,而没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917元,二者相差700元,直接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500元。据测算,非农劳动力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约增加80元。
二是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调查资料表明,2003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比1990年的1210元增加1232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5%,而2003年劳务收入为8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4.3%,劳务收入的增长比农民纯收入增长快6.8个百分点,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1.9%。可见,劳务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劳务经济发展总量偏小、速度缓慢
(从我镇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
(二)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
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我镇农民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因此,我镇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基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机会。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我镇农村转移劳动力中,90%以上从事纯体力劳动。就目前而言,我镇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偏低。据2003年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镇农村劳动人口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