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中考为目标,并为之拼搏努力。来到高中后则认为高考、大学离自己还比较遥远,好似“远方的胜境”,学生还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具体的不适应表现为:学习没有计划性,只是机械地听课、做作业。只是一种机械的吸收,基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考,做完作业后则无所适从,自主学习能力差。
2.学习难度的加大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到了高中学习科目有9科,学科的难度增大了很多,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又有一定的脱节。学生普遍反映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比较吃力,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遇到问题学生不会去总结思考,只是带着一道问题去问老师,问完后再给他相同类型的问题他又不会,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面对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应高中的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同学还不知怎样去改变。初中阶段,尤其在初三,奉行“勤记、多练”的法宝,老师一遍遍地硬灌,学生一口口地强咽,将相关地知识点嚼得烂熟。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初中那套百试不爽得“法宝”突然失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全线告急。对于学习方法的形成,侨中开过一次关于学习方法的全级大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说得太广太泛,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应用到自己身上,一些新的学习理念还没形成。
3.学习压力的增强。其实高一的新生很多新生内心很矛盾,一方面自己的目标还不明确,没形成自己远大的志向,另一方面受来自家长、和同学之间的竞争,造成学习压力增大,这些情况尤其出现在考试后,考试后看到同学的成绩比自己高一大截,心理就会有些不平衡,学习压力增大。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15、在学校,我常感到压力来自
a、学习方面 b、生活方面 c、人际交往方面 d、纪律方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82.3%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压力,表现为对考试有一定的恐惧。其原因还是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
4.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很多学生向我们反映:第一点:自己现在的成绩差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思路跟不上老师。在初中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记住某个知识点就可以,但到了高中则需要更多的思考。有时上课的一个走神就会被老师甩下,上课听不懂再自己专研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明白,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第二点就是平行班中学生的预习做得不好,很多学生索性就不预习,造成上课不知道哪是重点、难点跟不上讲课节奏。
二、对策篇
〈一〉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评价自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都有他的核心任务,有他的理想和追求,要达到这些理想和要求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相应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适应环境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是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就是他(她)在高中阶段最大的理想,最大的追求。要达到这个理想这个追求,他(她)首先必须学会怎样适应高中的生活,如何转变初中的学习模式,学会如何处理好同宿舍同学的关系,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主次问题等等。因此对于每一个高中生来说,首先要做到必须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劣势、优缺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自觉、自动地学习。其次,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他人的优劣势、优缺点,多交流与合作,吸收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规律。知己知彼的同时,找准自己的位子,合理地定位自己,确立合理的目标并及时地调整目标。再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即多纵向比少横向比,全面地评价自己,避免一叶障目。最后,要有一种积极而富有包容的生活学习态度,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嚣张,懂得关心和体谅别人,懂得正视不足,也懂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