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遂宁融资环境现状
(一)贷款增加额创历史新高
2009年,全市贷款余额达到255.6亿元,比2008年末新增66.41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辖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9.18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57.16亿元,同比增长35.28%;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90.82亿元,比2008年末新增22.87亿元,同比增长33.66%。
(二)“五信工程”助推企业发展
2009年,遂宁市以中小企业金融培育为重点,实施“五信工程”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其经验做法被中国人民银行称为“遂宁模式”,并在总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上交流。“五信工程”的主要内容:一是质量与效用并重,打牢信用档案物质基础;二是信用评价贯穿全程,把好“入口关”确保持续性;三是“点对点”开展信用培植,推动银评企长期合作共赢;四是出台“一揽子”信用激励政策,体现培育核心价值;五是塑造企业信用文化,多种载体传播诚信意识。
(三)有效搭建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呈多元化
2009年,遂宁市有效搭建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呈多元化格局。一是搭建企业融资培育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2009年,人民银行遂宁分行积极组织银行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培育,在2008年培育102户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新增培育中小企业150户,有145户接受辅导,65户获得贷款5.3亿元,新增贷款2.3亿元,其中33户为新建立信贷关系,累计贷款2.28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开创全省先河,有效促进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率先在全省成立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3家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98笔,贷款余额10288万元。三是搭建政府背景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2009年末,银行机构发放政府背景融资平台贷款11亿元,成立担保公司21家,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0.17亿元。
二、遂宁融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问题
遂宁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遂宁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开展“银、政、企”深度合作,创新重点企业培育机制等办法,使遂宁融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9年市政府为市本级企业贷款贴息754.7万元,但目前贷款难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缺少抵押品、管理方式落后等,不易获得银行贷款。据遂宁调查队调查表明,调查的40家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反映最困难的是“贷不到款”。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
(一)自身实力不足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最直接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 人员素质较低,可抵押资产不足。中小企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淘汰的, 同时, 企业职工的素质也较低, 技术人员较缺乏,可抵押质押足值、有效的房产、土地等有效资产相对较少。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较差。财务管理差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一情况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 使银行难以审核和确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档次较低,大多生产轻工类、资源消耗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上市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渠道还不成熟,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 担保机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