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负责有耐心,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并多方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需求方面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他们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帮他们客观分析情况,多方鼓励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重视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意识。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既分工又合作,商量制订复习进度,合作寻找复习材料,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另外,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等外界的联系,重视搜集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和最新模拟试卷,让有效信息为高三教学服务。
高三语文高考反思新理念新高考新对策
三、高考命题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基本上稳定地延续了*宁夏高考题的模式和方向,难度应该说与去年持平,题目不乏灵活性、综合性。总的来说,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与以前大纲卷相比,这套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平稳过渡。
紧合复习计划,今年高考命题试卷结构与“*宁夏卷”一致,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适应课改,阅读题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尤其选考题,体现了选择性这一课改理念。必考题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默写。现代文为社科类文章,内容切近语文学科本身,诠释“书”的含义及演变;文言文为史传类文章,与大纲题型一致;古代诗歌阅读为《雨雪曲》(乐府诗),内容是写边塞的,有一定难度,这要求考生将教材里学的唐边塞诗和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知识结合起来,适当的整合教材,形成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名句默写全为课内,严格执行考纲划定范围,三道小题,两道在初中,涉及《马说》、《游*村》,一道在高一,涉及《劝学》,跨度较大,这对考生的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要求更高,看来学生平时自觉反复诵读、认真准确默写就尤为重要了。
(二)考查内容及形式紧跟新课改
选考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保护人》。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作品短制精作,构思精巧,具有极高的肩上价值。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的是中国当代人物传记(庄志霞《袁隆平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应该不陌生,对于传主精神品质及时代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考题的亮点有二,一是选择题(5分)为最佳多项选择,考生可以选两项,得分分别为5、4、3、2、1、0分,得分机会更多;二是最后一小题为探究题,考生要言之有据,有观点,更要用文中材料支撑,考查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表达题为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思维能力,强调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第15题关于玉树的介绍,切近现实生活。第16题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如果考生认识不深或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充分,或许不好完成。
作文命题相对稳定,基本还是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路子,做到了平稳过渡,让新课改与老教材之间有了衔接,首先学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就题目设置而言,也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强化人文性和时代性,灵活度和开放性较强。这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种表现。题目材料中罗列的三个事实,很明显试图分别从“成才需要自由空间”“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