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吐出你想要的书。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味”。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也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最终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通过读书月的举办,表明了自己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表明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也是软实力的源泉。正如2010年11月1日发布的《读书月发展规划(-)》展示的读书月美好未来:到年,力争把读书月打造成为与东方魅力都会相匹配的特色文化品牌,市民阅读率提高到75%,每届读书月的总参与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倡导并实现“每人每天阅读1小时”,争取成功申办“世界图书之都”。
十年之路年轻城市的高贵坚持
一座年轻的城市,为何能够将一项全民阅读活动坚持10年之久?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年复一年地坚持举办一项大型读书公益活动,是由于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怀揣信念、默默奉献,是由于一批蜚声文坛、思想理论界的学者积极参与,更是由于形成了一套“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成功运作模式。
政府倡导。也许你读什么书政府管不了,也许你在什么地方读书政府也管不了,但是,让更多的人来读书,为更多的人读书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市民的文化权利。这样的观点已经在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党委和政府的倡导在读书月活动中的意义极为重大,不但体现了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读书月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把握着读书活动的整体定位、目的与方向。读书月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市新闻出版局精心策划、组织落实的。每届读书月的筹备期间,都会根据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成立和调整读书月组委会,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领导为组委会成员,形成“领导亲自督阵、部门协同作战”的格局,在其号令下,调动起全部文化单位的力量。
专家指导。读书月十分重视专家的作用,从第一届读书月筹备开始,就成立了读书指导委员会,聘请10多位专家,集中在读书月期间开展一系列的新书、好书、好文章推介与评选活动。每逢读书月,组委会都要向社会公布专家们推荐的100种藏书与当年大陆出版的10大好书,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与欢迎。读书月组委会还聘请等为特别顾问,对读书月主题论证、主题活动评估、阅读与藏书书目推荐等进行把关。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读书月各项主题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与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健康阅读的氛围。
社会参与。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读书月活动,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参与等各个环节向公众开放,积极吸纳各方意见,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参与读书月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是读书月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读书月的承办单位既有市、区各级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又有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文化协会等社会组织。随着读书月活动的推广与壮大,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的合作,为读书月带来了新的气象,它们以更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率的运作、更充足的资源,使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
企业运作。调研发现,整个活动中政府的拨款微乎其微。读书月专项资金前5届每年只有区区80万元,第五届以后逐年递增,最高也不过每年四五百万元。10年读书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