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鹏城,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驻办事处组成联合
读书月闪亮的名片
从年11月开始,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10年坚守,10年耕耘,10年创新,6000余万人次参与,多项活动展现……读书月不仅成为彰显文化魅力的独特品牌,更见证了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引领全国的新鲜风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仅是对人而言,对于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的城市气质其实并不适合阅读。这里飞快的节奏、忙碌的人群、激烈的竞争、喧嚣的氛围都是一种“反读书”的力量,阅读需要的是舒缓有致,是足够的闲暇,是内向与安宁。然而,年以来的10来年间,用读书月这样一种形式,在繁忙的都市中辟出一块文化净土,营造出一个“书香社会”。这是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18年来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作为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店,书城中心城每年都有4万到5万的人流量,直通港岛的地铁还能方便香港的读者来书城购书。年,“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召开,读书月活动成为全国书香城市建设的成功典范。的南国书香节、的三湘读书月、的世博读书、的读书庙会、的读书大接力……的读书星火已成全国燎原之势,崇尚读书的新鲜风气输出到全国60多个城市。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能否在得到共同发展?这是特区建设初期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今天的用实践作答:人是坚定的“统一论”者,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协调发展,经济和文化可以比翼齐飞。读书月活动就是明证。
千万市民的文化盛宴。举办读书月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和载体,是保障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项大胆探索和创新。从年首届读书月的三大板块50项主题活动,到2010年已发展成五大板块403项主题活动,11届读书月举办读书主题活动累计达余项,直接参与者超过1000万人次。读书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读书月的活动形式不断翻新,读书月深深扎根于社区和基层,深入市民群众日常生活。
在,“可以不用带钱包到图书馆”,遍布城市和社区的图书馆和图书室对任何人都免费开放。每天清晨排队等候入馆的读者,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独有的文化景观。书香的因子已融入市民生活方式中,“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理念深入人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3%的读者认为读书月刺激了购书欲望,65.7%的读者认为读书月产生了良好读书气氛,61.2%的读者表示读书月期间读书时间有较大增加。在,每年11月的读书月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文化闹钟”。这期间,一大批如经典诗文朗诵会、青工书屋、读书论坛、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等专家称赞、百姓称道的原创品牌性读书活动,让市民群众的生活因读书而充实。
城市文化的知识积蓄。爱读书的人是美丽的,书香馥郁的城市也必然是美丽的。如果说10年前,的美丽在于她青春之城的外表、活力奔涌的创造、飞速发展的经济,如今则更美在品位和气质、文化和内涵。10年坚持,读书月拾级而上,不断超越,让城市由“文化沙漠”变成了“文化绿洲”。市政府舍得拿出最好的土地、投入巨资、倾注最大的心血来建设图书馆和书城,为市民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温馨家园。目前,已拥有4个经营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书城,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600余家,在国内率先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为了方便市民能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凭着身份证和100元押金所办的读者证,任何时间,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让这个“市民身边永不关闭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