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减免;在财政政策上,根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
三、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运作模式大学科技园建设采取以下运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该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工作扎实、务求实效”的方针,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参加的大学科技园工委、管委,一位市委副秘书长专职担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规划建设处、后勤管理处等机构,工作人员多达100余人(其中12人为财政拨款,其余自收自支),具体负责科技园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同时还作出了“只要大学进园,一切手续我办”的服务承诺。二是自主办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政府创造环境、引进高校办学。引进的高校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收费政策。三是后勤社会化。按照“学校搞教学、社会办后勤”的市校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学生生活区由大学科技园统一组织社会各方投资建设,不用学校出资,不用政府拿钱,运用市场机制,完全实现社会化。在建设过程中,把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帮助农民转轨就业增收结合起来,组织被占用耕地的村民利用征地补偿金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围绕高校后勤发展服务业,有效解决了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实现了大学、群众、政府的“多赢”。四是产业化。市在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同时,依托科技园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最突出的成果是教授花园建设。教授花园位于科技园东滨海部分,一、二期占地余亩,建成别墅套,吸引了清华大学、大学等首都高校和省内高校的教授前来购房,房价由建设初期的每平方1800元涨到每平方5000多元。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起到引进智慧、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作用。两年来,市在引进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加了的人气、商气和文气,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建设宿迁高教园区的对策建议招引高校、兴办高教园区,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技力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升城市综合素质,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它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宿迁市情,根据省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实践,特别是借鉴市兴办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发展定位。以引高校、兴办高等教育为核心,通过引进大学来我市办教育、搞科研;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来我市投资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校办产业兴办高科技公司;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将宿迁高教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建立办事机构。依托宿迁学院董事会和建设指挥部,成立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协调小组,宿迁学院、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市教育、国土、规划和宿豫县、宿城区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中共宿迁市委高教园区工作委员会、宿迁市人民政府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建设、管理高教园区的决策机构,研究决定落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审批和高教园区的建设规划、用地管理、社区服务等事宜。工作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高教园区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提出区域规划建议和项目引进意见,协助办理进入高教园区单位的有关手续和相关事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在高教园区内兴办高等教育的,以划拔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的,以出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