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热点问题。为此,近年来。省县就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镇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调查了15个镇(区)1581名在职村干部,同时到县委组织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了解情况,咨询政策。通过调研,对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村干部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县规定统一为所有在职在岗村干部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投保标准为:村党支部书记为2000元/村主要干部为1400元/村一般干部的为1200元/年;保费承担比例上,县财政、镇财政、村干部个人分别承担40%35%25%这样每年投保金额为220万元,其中县财政、镇财政及村干部个人分别承担88万元、77万元、55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这一保险机制越来越呈现出一些弊端。
一是农保稳定增长机制不健全。据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咨询了解。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企保)相比增长幅度差别很大。增长幅度主要与缴费基数有关,缴费基数大,参保人受益大。农保缴费基数根据上年度本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81元/人)企保缴费基数按照上年度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年度平均工资为20286元/人)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再从实际看,企保投保标准确实按照规定,年年递增,县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这几年一直没有调整,这势必影响将来村干部的生活保障。
二是农保养老金保障程度低。农保与企保在这方面差距特别明显。仅年退休职工养老金国家调高近20%,2009年元月又调高11%左右,近五年来城镇职工养老金增加了近一倍。而农保则不同,增长速度慢。如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年开始按每年2000元的标准缴足15年,本金为30000元,其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标准为300多元/月;如果他参加企保,年投保标准也在2000元左右,虽然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但养老金发放标准却能达到800元左右,并且将来逐年增加。
三是农保享受不到国家财政补贴。县财政困难。每年省财政都补贴企保基金缺口四千万元左右,这是企保得以正常运行、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老农保基金管理机制则是以收定支,国家财政还未实行补贴政策,近似于参保人的自愿储蓄行为,必然没有吸引力,近两年实际参加农保缴费人数只有4000多人(含村干部1600人左右)每年缴费总额不到360万元,累计5000万元。
二、提出村干部农保转企保的理由
企保政策规定比较严,企保政策调整让村干部农保转企保有了可能。前些年。村干部办理企保还有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但这几年,国家对企保政策作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让村干部农保转企保有了可能。年3月我省出台了苏劳社险[]2号《关于乡镇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乡镇企业职工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以前已经参加农保的参加城保后,可以选择“折算”补差”封存”等方式衔接两种养老保险关系。这一政策让农保转企保业务有了规范。年后企保对象又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这为将村干部作为参保对象提供了参照依据。缴费时限上,现在又规定累计缴费年限必须达到十五年以上、连续缴费年限必须达到五年以上,这就说明补交年限可以达到十年,这又让我县绝大部分现任村干部可以通过补交的方式办理企保。
具体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落实惠农政策、规划建设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