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2004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户原则,扶贫开发工作中。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
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富裕农牧民”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项社会性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所以。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