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人工授精量不到能繁母牛的1/4每支肉牛冷冻精液售价1~10元,饲养种用公牛的经济效益很低,而且优秀种公牛在肉牛发展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但是由于生产速度慢、屠宰率低,国内地方品种虽然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肉质鲜美的特性。农户都喜欢用进口牛来改良地方黄牛,地方黄牛冻精需求逐年减少,种公牛站经济效益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地方黄牛公牛数量急速下降。目前,全国种公牛站存栏鲁西牛公牛只有3头,秦川牛6头,南阳黄牛8头。与年相比,南阳黄牛减少了15头,秦川牛减少了11头。
3.饲养规模小。国的肉牛饲养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饲养为主。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据统计,年,内蒙古年出栏3000~4999头和5000头以上的场(户)数各有1个,而美国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肉牛散养的优势在于。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
4.产业化程度低。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把分散养牛户的饲养、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化。
还是加工能力,无论是企业数量、规模。国肉牛加工企业的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难以形成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国外大型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大都在几十万头,而我国肉牛加工企业却为几万头、十几万头左右,且不能满负荷运转,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据报道,年,内蒙古肉牛加工能力仅相当于牛肉总产量的42%而牛肉实际加工率约为13%
市场开发明显不足。牛肉产品销售上,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开展工作较少。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价格便宜,不能体现不同档次牛肉的不同价格。国的肉牛基地和肉牛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三、发展我国肉牛业的有利条件
1.国家继续加强对草地建设和发展草食家畜的政策支持。年以来。继续加强对草地建设和发展草食家畜的投入。
2.小康社会对多样化牛胴体分割肉的市场需求。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律说明。牛肉市场出现旺销形势。当人均收入超过1500美元时,优质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目前,牛肉进口最多的广东、辽宁、山东、河北、天津、上海和北京等地,总额达5300.12万美元,占全国牛肉进口总额的99.49%且大都是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