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经典作家强调过一个观点:判断一个政党,不是看它标榜什么,而是看它怎样行动。所谓一步实际行动远比一打纲领要重要得多。纸面上的或者嘴上的先进是无济于事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和更主要的是根据现实生活和具体工作中的感受、认识作出自己的评价。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而是经过实践锤炼出来的。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在革命战争的岁月,共产主义信仰被反动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加以诋毁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完全是靠一种实践中的示范力量,扩散了党的先进性的影响。在党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是公开的政治话语,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党治国理政的执政业绩、党员个体的先进性素质来展示。从实效性的角度看,党的先进性必须落实在每一个党员平常的言行举止中。
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一个拥有*多万党员的大党,但在13亿人口总数中只占5.2%左右,而且,党员的分布也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不一样,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不一样,甚至在不同的职业和社会群体中的分布也不一样。有的党员人数相对比较集中,有的地方和单位则党员寥寥无几。党的先进性如何覆盖全社会是一个需要认真破解的难题。现实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二是党员人数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党员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有一个事实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民主革命时期党处于“秘密”状态,党员的身份是不能公开的,但群众往往可以根据平时的接触,感觉出某人是党员。而在掌握政权的和平建设时期,党员的身份是公开的,但群众往往很难从实际表现中判断一些人的党员身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依笔者之见,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有着引导群众的强烈愿望,发挥先进性的动力很足。而和平建设时期,全体人民都在党的领导之下,一些党员引导群众的自觉性不够,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动力不足。这虽然不是整体上的事实,但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正因为此,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分重要。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树立党员高度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表现在对党员身份的珍惜,对党的形象的爱护,对党性的忠诚和对党员要求的自觉。任何党员,不管是党的干部还是普通党员,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组织的一分子,就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着一份责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靠其队伍中每一个体的力量来组成的。做一件违背党性要求的事,说一句损害党的事业的话,就会削弱一份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个体不能代表党的整体,但是,党员个体则往往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整体。一些党组织提出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号召,很值得提倡。
《树立保持先进性的高度责任感》公文网 www.gwku.net,欢迎阅读树立保持先进性的高度责任感。
公文写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