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新的挑战
从往日机器轰鸣的上步工业区,到今天万商云集的商业街,华强北数年间的沧桑巨变,令世人无不叹绝。今天这里形成了以电子通讯产品为龙头,以百货、服装为两翼,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因此,有人说“华强北商业街是一个涵盖商品流通全领域、全过程的微缩景观,是一幅21世纪版的《清明上河图》。”
华强北商业街拥有流动党员数百名,大多在非公有企业中工作,所属企业党组织不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又没有覆盖,致使他们长期无法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些流动党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纪轻,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到深圳发展的年轻人,3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60%;二是素质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多,还有硕士、博士生等;三是流动性大,工作单位分散。有的党员在华强北工作短的仅几个月,有的支部8名党员分属7家公司,给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四是管理层党员多,决策层党员少,多数为打工阶层。
如何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商业区中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华强北商业街党委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华强北的流动党员主要是从业群体而不是从政群体;在从业群体中,又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而非决策者。因此“在商言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他们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态度。此外,处于从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由于职业性质所形成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政治诉求较为注重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共权力的最大化。因此,他们在参与政治活动时比较关注投入成本和实际效益的量化分析,那种不计成本的形式主义的政治行为将不会受到欢迎。只有考虑到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华强北商业街党委吸收了来自商业街50多个单位的146名党员,按照以企业为主,兼顾行业和自愿的原则,从方便组织生活出发成立了14个党支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从此拉开了序幕。
历练与体会
商海汹涌何为依归
历练与体会商海汹涌何为依归
党支部的成立不仅使流动党员有了归宿感,也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当地家电零售业排行老大的顺电连锁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把挂在内地9年的组织关系转到了华强北;铜锣湾商场的副总经理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当天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钟表市场党支部刚成立,就有9名个体户写了入党申请书;赛格科技园的一名民营企业工程师,从报纸上看到商业街党委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拿着已经揣了几年的组织关系找了过来,诉说着他多年来寻找党组织的经历,并要求把他和已经退休的母亲的组织关系一起转到华强北党委。
一个大学毕业10年、来到深圳工作8年的投资公司总裁助理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日子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七一”,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告诉记者: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共产党员。我来到深圳、进入商海后,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方向、有一种政治信念,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久。入党首先对自己是一种监督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