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又要在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奋斗。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直面八大挑战”、“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依法治国才能和谐”……六中全会召开前夕,许多专家、学者发表文章,对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不少网民直抒胸臆,对社会和谐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这种共商和谐的热忱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份激情,是激情之中展现出的冷静和清醒。”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说,“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根本原因。”
150多年前,30岁的卡尔·马克思和28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距此150多年后的今天,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人们相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必将对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指导方针和工作部署。一个以先进理论武装、由先进分子组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公文网 www.gwku.net,欢迎阅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