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3亿、1.37亿、1.06亿和80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加人口达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
促进和谐,事关全局;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国务院专题研究农民工问题,并出台专门文件,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近年来,我国价格主管部门先后17次出台降价措施,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总金额达到350多亿元。
一批坑农害农、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受到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逐步得到纠正。国务院7部门联合展开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拥有2500年历史的江苏省扬州市,刚刚荣获2006年度“联合国人居奖”。市委书记季建业感慨地说,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群众受益。这是扬州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的最切身感受。
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引起许多人的深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
音律和谐,令人身心愉悦;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尽管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一小步,但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仍然必须清醒地看到,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长期奋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一一列举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的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两个重要的抓手。党建专家普遍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新的重大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树
党政报告